當它們進入耳朵怎么辦?
——外耳道異物的應對
除了鼻腔異物、咽部或食道異物意外,耳鼻喉科還有一種常見的急癥:外耳道異物。
什么東西容易被塞入耳朵
對于學齡前兒童或幼兒來說,外耳道異物仍然多為意外塞進耳朵的花生、瓜子、豆類等,光滑的小玩具或零碎飾品,地上的小石子,紐扣和紐扣電池等,特有的昆蟲類異物則在各個年齡段群體都會有發(fā)生。
除此以外,還有患者的外耳道異物是由于用棉簽掏耳朵時,棉簽折斷遺留在外耳道內,因此建議掏耳朵時應避免使用易折斷的棉簽。
千萬不能這樣做
由于外耳道的結構分骨部和軟骨部,在兩者交界的地方稱為外耳道峽,異物容易嵌頓于此,且因為外耳道皮膚菲薄,皮下組織少,容易出現(xiàn)疼痛等癥狀。因此兒童的外耳道異物相比較鼻腔異物,更容易被早期發(fā)現(xiàn)。
當異物進入外耳道,如果自行反復用手指掏或用工具捅,會把異物推向外耳道更深部,越卡越死。對于豆類異物,在受潮后豆子會膨脹,導致嵌頓得異常牢固,疼痛也更加劇烈。
應該怎么做
當異物進入外耳道后,幾乎沒有什么辦法能夠自行將異物取出來。不同于鼻腔的空間和黏膜彈性,由于外耳道皮膚菲薄,皮下組織少,外耳道的延展性很差,能留給工具進入的空間非常小。比如這種圓形異物,圓形結構本身就會降低工具夾取時作用在其表面上的力。
同時由于絕大部分異物表面光滑,單純用鑷子也很難將異物取出,這不僅是因為摩擦力,更是因為受力分析,從水平和垂直方向會有分力,導致無法穩(wěn)定地夾住異物。
異物的取出需要特制的鉤狀工具,在外耳道內繞到異物后面將其勾出來。同時這個過程需要患者配合,如果患者年齡太小,不能配合或異物位置較深,則需要住院麻醉在耳內鏡下將異物取出。
針對昆蟲類異物,由于昆蟲的活動性,鉆入外耳道后,除了疼痛還有可能導致鼓膜穿孔等癥狀,除了要及時就診,現(xiàn)場也可以采取一些應急處置措施。利用昆蟲的趨光性,用手電照射外耳道口,可以嘗試將其吸引出來。也可以將食用油滴入外耳道,將昆蟲窒息或延緩其行動。但不要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液體,以免對鼓膜或皮膚造成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