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患者的故事】用愛點亮希望
時光荏苒,轉眼我到血液內科工作已經快六年了。在臨床工作中的種種體驗,讓我深刻領悟到同事之間、醫(yī)患之間的相處是真心、耐心、愛心、細心的交融。特別是和患者的朝夕相伴,和他們一起與病魔抗爭勝利后的那份喜悅,365個日夜,有的故事未完待續(xù),有的故事或許再也沒有后續(xù)……
與其他科室不同,血液內科的護士與每位患者相處的時間,最少都是4-8個療程。每一位患者背后都藏著一個故事,患病重、治療難,血液內科也常常籠罩著悲傷和壓抑。我們每天看到的世界,或許是很多人一輩子都不曾見過或經歷過的。
2022年11月正是疫情嚴峻的時候,大家?guī)缀醵急桓腥玖?。新冠病毒對?span id="csnroty" class="Key_Box" onmouseover="pop_upLayerByUrl_Load(this,'/PartialView/_BaseDisease/_AjaxGet/167')" onmouseout="pop_upLayerByUrl_Hide(this)">血液科患者來說算得上“雪上加霜”了。我還記得57歲的董阿姨因胸背部,腰背部疼痛入住我科。經骨髓穿刺結果,確診為骨髓瘤,主治醫(yī)生與科主任商討后,采用VRD治療方案。剛開始化療時,董阿姨對藥物反應強烈,經常惡心,嘔吐不能進食,情緒也隨之低落。我發(fā)現阿姨因這些痛苦經常偷偷哭泣,每一次走進她的病房我都會停留幾分鐘去安慰她,撫慰她內心深處的憂郁,增強她對抗病魔的信心。在第二次化療過程中,董阿姨出現了高熱,核酸結果陽性,喘憋明顯,普通的氧療已不能滿足需求,病情危重,主治醫(yī)生與家屬溝通后,我協(xié)助醫(yī)生立即給予氣管插管,簡易呼吸機輔助通氣轉往icu進行有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通氣,抗感染等治療。四天后,董阿姨成功脫離了呼吸機并轉回我科,雖然病情目前平穩(wěn),但是我們不敢松懈,護士們日日夜夜的守護,遵醫(yī)囑給予董阿姨吸痰、霧化、抗炎等治療,還時常為阿姨更換床單被罩保持床單位清潔……清晰記得阿姨經常說的一句就是“謝謝你們!”微弱的聲音卻充滿溫暖,猶如陽光穿透云層。經過治療,董阿姨的肺炎癥狀趨于痊愈,我們懸著的一顆心也放了下來。
化療路程漫漫,雖然經歷著化療的痛苦,但董阿姨卻變得勇敢堅強起來,性格也開朗許多,信心滿滿,還經常對我說,“沒什么自己不能克服的,鬼門關都走了一圈了”聽到這,我心里不由感嘆起來:世上無難事 只怕有心人,生命既脆弱又堅韌!很快董阿姨要出院了,那一天我正是她的責任護士,得知她出院的消息,我為她做了出院宣教,叮囑她注意事項,阿姨笑著說:“你真的是比我的女兒還要細心,耐心!”我“嘿嘿”地笑了。
雖然是一句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對話,但在我心里卻是一種鼓勵,讓我深刻體會到了護理工作的重要性,明白了護患關系是需要建立在愛與信任的基礎之上。董阿姨的家屬特意準備了一面錦旗:“醫(yī)德高尚,醫(yī)術精湛,心系病人,護理精心”我與阿姨不約而同對視了一下,她笑了,我也笑了……
有人說,“白衣天使”日復一日重復著自己的工作,如一張海報,如一部機器,亦如一張晴雨表。臨床護理工作中,我們要以患者為中心,做到細致入微。還記得21床劉阿姨被診斷的是急性髓系白血病,每一階段治療都需要皮下注射9天的阿扎胞苷,那天我剛好負責劉阿姨,給她打針時,發(fā)現肚皮的注射部位已經有幾塊小的硬結和些紅腫瘀青。并向劉阿姨告知我注射時會避開紅腫硬結的地方,每次注射后要用棉球輕輕按壓十分鐘,自己要觀察皮膚情況,如果硬結部位有癢感也不要抓撓,劉阿姨頻頻點頭表示理解,也囑咐她家人帶來了土豆,削成薄薄的一片片,敷在硬結部位,每天敷兩三次,護士長也帶領大家一塊討論劉阿姨肚皮注射部位的皮膚護理方法。經過幾天的悉心護理后,劉阿姨的腹部硬結與清淤得到改善,劉阿姨的心情也變得好起來,經常夸獎大家,說我們妙招多多。
作為一名護士,我覺得能奉獻給患者的就是優(yōu)質的服務,而優(yōu)質服務的核心便是“愛”,要把自己對生命的熱愛,融入到護理工作的每一個對象、每一個細節(jié)之中。當患者面對病痛折磨時,其實他們內心真正需要的是多一些理解,關心與陪伴。是的,我們應該用絲絲真情融化患者內心的堅冰,點燃他們的希望……
正值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我愿用我的汗水與愛心編織患者的健康及微笑。而我與患者的小故事,每天都在進行著……
(薦稿:護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