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jié)追憶我的爺爺嚴以律己的一生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1996年12月19日,這是我一生永遠無法忘記的日子,這一天,我的爺爺永遠離開了我們。是那樣的猝不及防,也許每個人都無法預料。去世時,爺爺一句話、一句叮囑,都沒來得及對我爸爸說,便匆匆離開我們去了另一個世界,成為了我們終生遺憾。
2018年清明節(jié),在這紛紛的雨天,零散的記憶,隨著雨絲,清晰地飄進了我的腦海,我更加懷念起我的爺爺。追憶爺爺和許多革命老前輩一生,他們不怕犧牲,艱苦奮斗,廉政為民,對革命事業(yè)做出的無私奉獻和在日常生活中嚴以律己的高尚品德,永遠值得我們后輩學習、繼承和發(fā)揚。
我的爺爺石一彬,1936年4月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積極投身于反帝反封建斗爭;1937年11月參軍,從軍隊到地方,經(jīng)歷了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他參加革命50多年來,從基層到政府機關,曾任干事、部長、科長、縣長、處長,上海市輕工業(yè)局副局長、局長、棗莊市副市長等20多種職務。他對黨的事業(yè)忠心耿耿,數(shù)十年如一日,忠于職守,勤奮工作,清政廉潔,不謀私利,不計名利,出色地完成了黨交給的各項任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他一生堅持勤儉節(jié)約,生活儉樸。他教育子女,從小要養(yǎng)成節(jié)約的好習慣,平日注意節(jié)省一粒糧、一滴油、一滴水。衣服破了補了又補,真正做到俗話說的“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他每天堅持看報、看雜志,看完后他都親自收起來,擺放整齊,過了二十多年,一份不少。他把這些報紙、雜志全部捐贈給了棗莊日報社作為資料,報社的同志們特別感動。
爺爺從不以權謀私。不利用職權,拉關系、走后門,為子女、親屬安排工作。爺爺有七個子女,從小就教育他們,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聽黨的話,服從國家需要。在七個子女中,有的參軍、有的當農(nóng)民、有的當工人、有的下鄉(xiāng)插隊。
我爸爸是爺爺?shù)拈L子,1950年爸爸正在師范學校上學。美帝國主義侵略朝鮮,戰(zhàn)火燒到鴨綠江邊,黨中央發(fā)出“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號召。我爸爸和許多學生一樣,報名參軍。當時有的學生家長到學校勸阻子女不要報名參軍,擔心上前線會有生命危險。我爸爸給爺爺去信,說明已報名參軍。那個時候,爺爺正在長清縣任縣長,他立即回信支持,鼓勵爸爸要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投筆從戎,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經(jīng)審查批準,爸爸光榮參軍了,在軍隊服役一生。
我二叔年近80歲了,一生在河南老家務農(nóng)。他有四個兒子,都在家當農(nóng)民,生活比較困難。爺爺鼓勵他們要努力搞好生產(chǎn)自救,沒有幫他們安排任何工作。
爺爺老家有一位親戚,1975年他用我爺爺?shù)拿终铱h委書記安排工作。這位縣委書記曾是我爺爺?shù)南聦?,當即答應安排,并給爺爺來信說:“老領導讓辦的事,馬上就辦?!睜敔敻械胶芷婀?,說:“我從未找誰辦這類事?!弊屗⒓赐^k,并對這位親戚進行了批評教育。
爺爺一生堅持不吃請、不送禮、不收禮。1980年后,爺爺來北京看子女,有時去看些老戰(zhàn)友、老同事,有20多位都是司局級以上領導,有的老同志多年不見面了,非要宴請他,他都婉言謝絕了。
爺爺主張喪事簡辦。1996年他在重病期間,多次給家屬子女鄭重提出:“死后喪事從簡,一不搞遺體告別,二不通知親朋好友,三不留骨灰,把骨灰撒在棗莊大地上?!睜敔斢?996年12月19日凌晨6時45分在棗莊逝世,享年82歲。去世時,只有奶奶和兩位叔叔、嬸嬸在他身邊守護,我爸爸和姑姑接到電話,從北京趕到棗莊醫(yī)院時,爺爺已走三個小時,成為我們的終身遺憾。根據(jù)遺囑,棗莊市政府與家屬商定,把骨灰撒在“棗莊市萬畝石榴園”。
爺爺為黨和人民的革命事業(yè)奮斗了半個多世紀,無怨無悔,無私地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爺爺一生不過生日。80歲大壽時,子女想給他祝壽,他不讓安排。爺爺去世后,不保留骨灰,不修墳墓,不樹碑立傳。因此,在每年的清明節(jié)時,我們沒有為爺爺掃墓祭拜,只有在心中紀念。今年既是爺爺誕辰104周年、又是去世22周年紀念,今以此文來紀念我親愛的爺爺,他為我們后人樹立了清正廉潔的光輝榜樣,并一直在我們子孫后代中傳承。
(編者按:本文欄目旨在提供學習交流平臺,文章中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站觀點。)
-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