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I粒子治療局部晚期乳腺癌
發(fā)表日期:2010-02-08
來源:乳腺外科 作者:李艷萍 本頁責編:王占榮,原馳
閱讀:
|
|
乳腺癌是一種全身性疾病,一般預后良好,但有時臨床醫(yī)生會遇到非常棘手的病例:腫瘤生物學行為較惡,治療后復發(fā),對各種治療耐藥,體外放療已達到治療劑量,無法再進行。腫瘤局部復發(fā)不僅給病人心靈帶來陰影,腫瘤破潰、惡臭、繼發(fā)感染也使病人的生活質量明顯下降。我院近年采用的放射性粒子125 I局部治療為這部分病人帶來了福音。
[詳細病例]
患者***,78歲,2008年5月就診。診斷:右乳腺癌局部晚期,原發(fā)灶5*6cm,腰椎轉移,骨痛。腫瘤穿刺為浸潤性導管癌,ER++,PR++,Her-2陰性。因病人體弱,同時患多種內科疾病,Ⅱ型呼吸衰竭,原發(fā)病灶無法切除。給病人腰椎放療,第三代雙磷酸鹽靜點4周一次,希羅達口服6周期后乳腺局部放療,放療后序貫來曲唑2.5mg/日,療效達PR,腫瘤得以控制達1年5個月。
2009月10月,患者腫瘤再度增長,侵及周圍皮膚,破潰,需服用止痛劑止痛,口服希羅達無效。放療科意見:周圍組織(肺)放療劑量已達極限,不建議再進行體外放療。
2009年11月初,為病人進行放射性粒子125 I腫瘤內植入,治療后一周病人疼痛明顯減輕,停用止痛劑?,F病人治療后9周,病情穩(wěn)定,腫瘤縮小,腫瘤周圍皮膚侵潤明顯減輕,正在進行內分泌治療,他莫西芬10mg,2次/日口服。
放射性粒子植入最主要的特點是局部“適形”治療,腫瘤靶區(qū)高劑量,而周圍正常組織受量較低,這就有效地提高了治療增益系數,減少了并發(fā)癥,增加了療效。與遠距離外放射相比,具有靶準、量大而直接,且為連續(xù)性高或低劑量率放療的特點,從而大大改善了腫瘤病人的治療效果,避免了全身放療的毒副作用。
[相關資料]125I粒子腫瘤內植入治療惡性實體瘤
(其他作者:李力軍;薦稿:賈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