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百科
晚飯什么時候吃最健康?
科學研究表明,很多疾病的發(fā)生,都與晚上的不良飲食習慣有關,甚至認為晚餐決定體重和壽命。
晚餐吃太飽,疾病隱患少不了
1. 胃腸疾病
晚餐過飽,會明顯增加胃腸道負擔。多余的蛋白質(zhì)無法及時消化,在腸道菌群的作用下可能產(chǎn)生有害物質(zhì)。而且晚飯后活動量減少,胃部、腸道蠕動減慢,會延長有害物質(zhì)在腸道停留時間,增加腸道疾病風險。
90%的肥胖者都源于晚餐吃的太多、太好,即使白天吃的少,晚上吃多也容易發(fā)胖,脂肪一旦堆積在肝臟,就易形成脂肪肝。
3. 糖尿病
晚餐過飽,過多的能量會影響葡萄糖通道的運作,刺激分泌更多的胰島素,加大胰島負擔。經(jīng)常如此,會導致胰島素抵抗,誘發(fā)糖尿病。
4. 高血壓、高血脂
大量臨床醫(yī)學研究資料證實:晚餐經(jīng)常進食葷食的人比經(jīng)常進食素食的人,血脂一般要高3-4倍。
5. 心血管疾病
晚餐進食高脂肪、高熱量飲食,可引起血膽固醇升高,過多的膽固醇會堆積在血管壁上,成為動脈硬化、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誘發(fā)因素。
6. 老年癡呆
長期晚餐吃太飽,腦部血液供應不足,無法得到正常休息,會加速腦細胞老化。
7. 急性胰腺炎
晚餐暴飲暴食,很容易誘發(fā)急性胰腺炎,一旦搶救不及時,很可能危及生命。
晚餐什么時候吃?
晚餐要“吃的早”,一般建議睡前3小時完成進食,這樣能給腸胃留有充足的時間消化,器官也能得到有效休息。盡量規(guī)律進餐,平衡好一日三餐。
晚餐吃多少合適?
中國古話“寧留三分饑,不要十分飽”,胃腸怕餓,更怕堵,正常晚餐七分飽足夠,若是減肥或者晚餐過遲,吃到五分飽更合適。
正常情況下,早、中、晚餐的能量供給比例在30%、40%、30%比較合理,也就是說晚餐一定要少于午餐,“剛吃到爽,不吃也無妨”時即可。
晚餐吃什么更健康?
1.少葷多素營養(yǎng)足
晚餐不宜過于油膩,可選擇魚、蝦、雞胸肉等高蛋白低脂肪食物。蔬菜的進食量要多于肉類,不僅可以減輕消化器官的負擔,也能改善夜間血流過緩。
2.粗細搭配不宜多
晚飯粗糧不宜多,以免產(chǎn)氣,粗細搭配保持在1:2-1:3之間,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增強飽腹感,減少機體壓力。
3.查漏補缺不能少
晚餐前,回顧一下早、中餐吃了什么,是否缺乏營養(yǎng),晚餐適當改善。
4.細嚼慢咽更健康
細嚼慢咽不僅有助于食物消化和營養(yǎng)吸收,還能控制食量、穩(wěn)定血糖、保護牙齒,晚餐盡量控制在30分鐘左右,不宜進食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