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名稱
|
方法 |
正常值 |
臨床意義 |
凝血酶遠時間(PT) |
ACL-9000儀器法 |
11.9-15.1秒 |
延長:1.見于先天性凝血因子II、V、VII、X等缺乏癥和低FIB血癥。2.肝臟疾病、DIC、原發(fā)性纖溶癥。3.維生素K缺乏癥4.血循環(huán)中有抗凝物質如肝素和FDP。 縮短:1.先天性V因子增多。2.血栓前狀態(tài)和血栓性疾病。3.長期口服避孕藥。
|
部分活化凝血酶時間(APTT) |
ACL-9000儀器法 |
24-36秒 |
延長:1.見于凝血因子、VIII、IX、XI、XII缺乏,如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2.血循環(huán)中有抗凝物質、口服抗凝劑、應用肝素。3.肝臟疾病、低FIB血癥、吸收不良綜和癥等。4.DIC、原發(fā)性纖溶癥、血中存在大量FDP。 縮短:1.見于高凝狀態(tài)、如DIC的高凝血期。2.血栓栓塞性疾病,如心梗、不穩(wěn)定心絞痛。3.抽血不順利,使血液中混有大量組織液時凝血時間縮短。
|
纖維蛋白原(FIB) |
ACL-9000儀器法 |
2-4g/L |
增高:1.高凝狀態(tài),如糖尿病伴血管病變、急性心梗、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癥等。2.急性傳染病、急性感染。3.妊娠晚期及妊高癥。4.放療后、灼傷、術后、惡性腫瘤、多發(fā)性骨髓瘤等。 減少:1.DIC消耗性低凝狀態(tài)及纖溶期。2.原發(fā)性纖溶蛋白溶解癥、重癥肝炎、肝硬化、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癥等。
|
凝血時間(TT) |
ACL-9000儀器法 |
18-25秒 |
延長:1.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癥、FDP增多。2.鑒于肝素或肝素類物質存在,如SLE、肝病、腎病等。
|
抗凝血酶III(AT-III) |
ACL-9000儀器法 |
80-120% |
增高:見于血友病、口服抗凝劑、應用黃體酮等。 降低:1.肝臟疾病、DIC、手術后。2.血栓前期和血栓性疾?。盒墓?、心絞痛、腦血管疾病、妊高癥等。
|
|
ACL-9000儀器法 |
|
1. 在治療期間,雖然低分子肝素血漿不是衡量療效的直接指標,但用要后4-6小時要監(jiān)測低分子肝素的活性,以確定藥物的個體敏感性。2. 雖然,預防性治療無須監(jiān)測,但應防止嚴重腎衰,用藥3-4小時后,低分子肝素活性水平不應超過0.3IU/ML
|
纖溶酶原(PLG) |
ACL-9000儀器法 |
80-120% |
增高:表示纖溶活性降低,見于血栓前狀態(tài)和血栓性疾病。 減低:表示纖溶活性增高,見于原發(fā)或繼發(fā)性纖溶癥、先天性纖溶酶原缺乏癥。
|
D-II聚體 |
ACL-9000儀器法 |
〈250ug/ml |
繼發(fā)性纖溶時增高,如溶栓、DIC。
|
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FDP) |
ACL-9000儀器法 |
〈5 ug/ml |
陽性:1.原發(fā)性纖溶亢進時FDP含量可明顯升高。2.因高凝狀態(tài)、DIC、腎臟疾病、器官移植的排斥反應、溶栓治療等所致的繼發(fā)性纖溶亢進時FDP含量也升高。
|
α2-抗纖溶酶(α2-PI) |
ACL-9000儀器法 |
80-120% |
增高:1.動脈血栓形成、急性心梗等血栓性疾病。2.惡性腫瘤、分娩后等。 降低:1.溶栓、DIC、肝病等。2.先天性α2-PI缺乏。
|
血小板聚集實驗(PagT) |
儀器法 |
20-50% |
增高:見于高凝狀態(tài)和血栓性疾病,如急性心梗、心絞痛、高脂蛋白血癥、腦血管病變、人工瓣膜、口服避孕藥、高脂肪飲食等。 降低:見于血小板無力癥、巨血小板綜合癥、低纖維蛋白血癥、尿毒癥、肝硬化、血小板抑制藥(如阿司匹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