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院新聞
家庭醫(yī)生的一次社區(qū)家訪
今天,講一件家庭醫(yī)生的日常小事。
“您好,是張奶奶家嗎?我是雒大夫,前幾天張奶奶不是剛出院嘛,這幾天怎么樣啊?”
“您好呀,雒大夫,老太太還行,但畢竟90多了,我們心里也沒底,您看,能不能過來給我們看看???”
“好的,我這邊看看門診的時間啊。今天下午吧,我和小韓一起去,您看幾點老人午睡啊,別影響她休息?!?/p>
又是一個炎熱的酷暑,不僅熱,而且悶,空氣中都是水氣,呼吸似乎成了一件消耗體力的事情。這位張奶奶剛剛經歷了九死一生的“挑戰(zhàn)”,外傷后骨折,臥床后又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繼而入院手術,肺部感染、心衰、消化道出血、肝功能損害、腎功能不全,一次次徘徊在鬼門關,一次次又被拉了回來。終于,經歷了三個月的努力,老人出院回家了,在感激院內醫(yī)務人員不放棄的同時,家屬更希望能多陪伴老人左右。這時候,就更希望得到社區(qū)醫(yī)務人員的幫助了。
雒大夫和韓護士,頂著40度的高溫,穿上隔離衣,帶著我們的“百寶箱”出門了。我們的個人防護,不僅是保護醫(yī)務人員,更是高齡老人的安全屏障?!耙路淮?,就是洗桑拿!”倆人打趣道。到了老人家里,掃碼、測體溫登記,詢問老人的情況,查體、測血壓、血糖,病情評估、指導用藥、指導家庭照顧的注意事項、提出下一步治療的建議、制定計劃。
向家屬溝通情況,解答問題。就這樣,一次家訪完成了。為了保護病人與家屬,她們連椅子都沒有碰,臨走時還把門把手噴上了消毒液?;氐皆\區(qū),脫掉隔離衣,白大衣、內穿衣都濕透了。恨不得趕緊大口喘幾下,仿佛要窒息了一樣。
做好訪視記錄,把治療計劃、建議記錄在案,在日歷表上寫下下一次隨訪的時間,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