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世紀壇醫(yī)院心內科完成我院首例TAVR 成功救治91歲超高齡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患者
1月20日,在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yī)院各位院領導的高度重視與關心下,在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yī)院周玉杰院長團隊的鼎力支持下,我院心血管內科彭建軍主任帶領團隊,經(jīng)多科協(xié)作成功完成超高齡、高冠脈風險、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患者經(jīng)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該例主動脈瓣狹窄(AS)手術的成功開創(chuàng)了國內治療超高齡患者主動脈瓣疾病的先例,充分展現(xiàn)了我院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超越自我、砥礪前行的醫(yī)療精神,開啟了我院心臟瓣膜病治療的新篇章。
【術前】
面對如此超高齡患者,術前彭建軍主任精心部署,主診組各位醫(yī)生逐一完善術前相關評估及檢查。其間得到了超聲科劉勇主任的大力支持。
在院領導的高度重視下,醫(yī)務處協(xié)調心外科、麻醉科、呼吸科、神經(jīng)內科等多科專家會診,歸納總結手術難點:1、患者為超高齡女性;2、外周血管動脈硬化嚴重;3、主動脈瓣瓣環(huán)小;4、冠脈開口低、解剖結構特殊。結合患者病情,專家們就上述問題反復討論,探討最佳手術方案,制定縝密的應急預案,做好充足的技術準備及相關支持,統(tǒng)一調配院內ECMO、呼吸機等大型設備,為心內科順利開展首例TAVR手術保駕護航。心內科徐東妮護士長、CCU王旭護士長及心導管室趙霞老師多日加班進行護理人員調配、心內導管室設備測試、耗材準備等。ICU顏承悅護士長也在手術當日全程跟進,隨時做好ECMO上機的應急準備。
【手術】
在麻醉科喬輝主任及趙斌江主任的共同關心指導下,患者麻醉成功后手術正式開始。術中心內科團隊應用Guidezilla進行冠脈保護后將20F長鞘送至升主動脈后經(jīng)導管置入輸送系統(tǒng)。根據(jù)患者瓣環(huán)小的特殊性,選擇18mm球囊預擴張,隨后經(jīng)右側股動脈植入主動脈瓣,并精準定位,果斷釋放。主動脈內造影確認主動脈瓣釋放位置良好、形態(tài)完整后,在場的人都不禁長舒了一口氣。
術后,超聲科劉勇主任及王螢螢老師立即進行經(jīng)胸心臟超聲,確定人工主動脈瓣活動正常,測得平均跨瓣壓差較術前得到明顯改善,未見瓣周漏,未見心包積液。術程順利,手術圓滿成功。
【出院】
在徐東妮護士長及王旭護士長的帶領下,經(jīng)過心內科護理團隊的精心護理,老人逐漸恢復。1月28日,彭建軍主任再次帶領醫(yī)護團隊走進病房,告知患者可以出院時,91歲的老人竟開心得像個孩子,燦爛的笑容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一直以來,心內科人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摒棄一切紛擾,不斷“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今天,在多科室的支持及配合下,心內科首次開展TAVR手術即成功救治了一位91歲高齡患者,開創(chuàng)了國內治療超高齡老人心臟瓣膜病的先河,彰顯了心內科的救治能力、多科室的協(xié)作精神以及我院的綜合實力,標志著我院在結構性心臟病的微創(chuàng)治療方面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背景介紹】
隨著我國社會的老齡化,越來越多的老人罹患嚴重退行性主動脈瓣狹窄,已成為影響人類壽命和社會健康的重要疾病。據(jù)統(tǒng)計,主動脈瓣狹窄發(fā)病率在>75歲人群達2.5%,在>85歲人群可達8%,僅次于高血壓和冠心病,成為第三大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一旦患者出現(xiàn)癥狀不及時治療,平均生存期僅為2-3年,成為威脅老年人生命的嚴重疾病。
高齡心臟瓣膜病患者往往存在合并癥多、多臟器的儲備功能低下,因此無法耐受外科手術。隨著TAVR技術的出現(xiàn),使通過外周動脈血管以微創(chuàng)的方式實施人工主動脈瓣置換得以實現(xiàn),大大降低了手術創(chuàng)傷程度及手術風險,縮短住院時間。
(圖片:徐東妮,王旭;薦稿:彭建軍)
- 標簽:
- 心血管內科
- 超聲科
- 麻醉科
- 王螢螢
- 趙斌江
- 劉勇
- 趙霞
- 彭建軍
- 喬輝
- 顏承悅
- 呼吸
- 心血管疾病
- 心臟超聲
- 高血壓
- 內科
- 主動脈瓣狹窄
- 心臟瓣膜病
- 冠心病
- ECMO
- 創(chuàng)傷
- 瓣膜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