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百科
體檢報告解讀 ——血尿常規(guī)+“三高”指標
一、血常規(guī)
血常規(guī)中主要看紅細胞、血紅蛋白、白細胞、血小板。
紅細胞:一般情況下測定血紅蛋白和紅細胞二者的意義基本相同。
紅細胞減少:提示有貧血,可見缺鐵性貧血、營養(yǎng)不良性貧血、失血性貧血和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紅細胞增多:可見劇烈吐瀉、高熱大汗等。
血紅蛋白:血紅蛋白9-12克為輕度貧血、6-9克為中度貧血、3-6克為重度貧血、3克以下為極重度貧血。我們一般人體檢中常見的多為輕度貧血,多見是缺鐵性貧血。
白細胞:正常值是4000-10000。
白細胞增多:全身各部位的感染都可導致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的增高。
白細胞減少:可能是病毒感染、放射線等所致。
血小板:正常值是100-300。
血小板增高:可能是血小板增多癥,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一個表現(xiàn),如類風濕病活動期。
血小板減少:可能是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也可能受生理現(xiàn)象影響,如女性月經(jīng)期。如果三系(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均明顯減少,則提示有可能血液再生障礙。
二、尿常規(guī)
尿常規(guī)是腎臟疾病檢查中最常見的項目之一,其中有重要意義的是紅細胞、白細胞及蛋白。
多量紅細胞:可能是泌尿系統(tǒng)結(jié)石、感染、腫瘤、急慢性腎炎、血小板減少性紫癌、血友病等。也有女性經(jīng)期或經(jīng)后期,留取標本被污染的情況。
白細胞增高:可能是急性腎炎、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尿道結(jié)核等。
蛋白陽性:可能是各種急慢性腎臟疾病、多發(fā)性骨髓瘤、高血壓引起的腎臟損害、腎移植術(shù)后等。此外,藥物中毒引起腎小管上皮細胞損傷也可見陽性,有時發(fā)熱的病人尿檢中可見少量蛋白。
三、血脂、血糖、血尿酸檢查
血脂:血脂是否異常關(guān)鍵看4項血脂指標: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前三項中有一項升高,為血脂異常。
血糖:WHO糖尿病診斷標準——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或餐后2小時血糖≥11.1mmol/L(200mg/dl)(隨機二次)。
如空腹血糖在6.2-7.0mmol/L之間,餐后2小時血糖在7.8-11.1mmol/L之間時,即為一種過度狀態(tài),稱之為糖耐量減低(IGT),未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但這是一個易患糖尿病的危險信號。
血尿酸:尿酸是人體嘌呤代謝產(chǎn)物,是檢查痛風的一種主要方法。
血尿酸增高:可能是痛風、多發(fā)性骨髓瘤、腎衰、惡性貧血、肝衰、紅細胞增多癥、妊娠反應(yīng)、劇烈活動、高脂肪餐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