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萎縮性胃炎距胃癌前病變有多遠?
萎縮性胃炎和胃癌前病變,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胃脘部隱隱不適、脹滿、或疼痛、噯氣、疲乏、納差、消瘦、貧血等。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我國常見的胃黏膜慢性病變,人群胃鏡檢出率為7.5%~13.8%。診斷慢性萎縮性胃炎,多從電子胃鏡及病理結果得出結論。
電子胃鏡鏡下表現(xiàn)
1、黏膜變薄:黏膜紅白相間,以白相為主,皺襞變平甚至消失;
2、血管顯露:部分黏膜下血管網(wǎng)顯露;
3、黏膜粗糙不平:黏膜及黏膜壁不光滑,表面參差不平,可見黏膜顆?;蚪Y節(jié)狀表現(xiàn)。
胃癌前病變是病理組織學概念,指胃黏膜上皮出現(xiàn)腸上皮化生(即病理報告單上“腸化”,根據(jù)腸化嚴重程度,可劃分為+、++、+++三個級別)及上皮內瘤變,常繼發(fā)于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癌的發(fā)生是一個漸進演變的過程,胃癌前病變是慢性萎縮性胃炎和侵襲性胃癌之間的“橋梁”,是胃黏膜上皮惡性轉變的關鍵階段。
1、幽門螺桿菌感染:幽門螺桿菌具有鞭毛,能在胃內穿過黏液層移向胃黏膜,其所分泌的黏附素能使其貼緊上皮細胞,產(chǎn)生的氨及空泡毒素可導致胃黏膜上皮細胞損傷,炎癥反應遷延或加重。
2、不良生活習慣:暴飲暴食、喜進食腌制或煙熏食物 、長期嗜煙酒、濫用藥物等,均易導致胃粘膜受損而發(fā)生萎縮、腸化及炎癥變化。
3、膽汁或十二指腸液反流:由于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膽汁或十二指腸液可反流至胃內,并破壞胃粘膜屏障,促使胃蛋白酶反散至粘膜內引起一系列病理變化,從而導致慢性淺表性胃炎,并可發(fā)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或伴癌前病變。
4、年齡因素及胃黏膜營養(yǎng)因子缺乏:老年人多伴漸進性胃黏膜退行性改變。長期食物單一、消化吸收不良、營養(yǎng)缺乏,均可使胃黏膜修復再生功能降低,炎癥轉呈慢性化,上皮增殖異常及胃腺體萎縮。
5、免疫因素:在萎縮性胃炎,特別是胃體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縮粘膜的漿細胞內,??烧业奖诩毎贵w或內因子抗體,故認為自身免疫反應是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有關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