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患者家屬的一封感謝信
致世紀壇醫(yī)院結直腸腫瘤外科、麻醉中心、干部ICU、消化內科、心內科等:
7月21日,父親剛剛過完他的80歲生日,簡單而樸素。6月3日,父親在世紀壇醫(yī)院做PET/CT,診斷出乙狀結腸惡性病變,這無疑是對家庭的一項重大打擊。2016年,我曾在消化內科王滄海主任處,診斷出乙狀結腸腺瘤,行電切術后,一直是在王主任門診調理消化功能。期間,我能深刻的感受到她對人的關懷,她曾提醒我腺瘤可逆推父母,要多多注意。因此,當看到父親的PET/CT結果時,我第一時間就找到王主任獲取治療和檢查建議。她看完報告后,表示這已經不再是內鏡下可以解決的問題了。我明白這意味著父親需要通過手術,來獲得治愈的機會。父親多年來基礎病多,同時患有罕見病重癥肌無力、呼吸睡眠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慢房顫、冠心病、2型糖尿病和高血壓等,手術存在極高的風險。在王主任的引薦下,我們找到了結直腸腫瘤外科(普外二)的高宏主任,他曾為高齡、復雜身體情況的老人主刀,具有高超的手術技術和仁慈的醫(yī)者之心。他收下父親住院,并快速聯(lián)合麻醉科、神經內科、消化內科、心內科、泌尿外科、干部ICU等多學科會診,為父親制定出最安全穩(wěn)妥的手術方案。
在術前,為了定位腫瘤的部位,排查腸道隱患,王滄海主任親自為父親做了全結腸鏡檢查。父親喝瀉藥難度大,做一次全結腸鏡非常不易,亦有一定風險。結腸鏡檢查時,父親腸道準備不佳,王主任一邊安慰他情緒,一邊用手法推動腹部,盡可能為父親探查整個腸道的情況。腸鏡檢查結束后,我進入腸鏡室接父親,看到王主任及腸鏡室的醫(yī)護,弄臟了衣服,頓時覺得醫(yī)護工作的偉大,在此謝謝王滄海主任和腸鏡室的醫(yī)護工作者,在病痛面前,你們給了患者尊嚴和希望。
父親的這次手術的風險是極高的,我非常慶幸能夠遇到高宏主任這樣一只專業(yè)的醫(yī)師隊伍。父親的主治醫(yī)師朱昱冰醫(yī)生,在術前檢查、術前溝通和術后創(chuàng)傷維護等諸多一線的繁瑣事務中,一直沖在最前,耐心細致。在術前,她坦誠地向我講述父親的病情,幫我們理清風險和收益的關系,使我們放寬心態(tài)。在術后,父親轉入ICU期間,即便是周六日,她也會加班來檢查手術傷口、引流管等情況,及時告知我與護理有關的重要注意事項。李強醫(yī)生在我對術前安裝臨時起搏器產生疑慮的時候,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道出這是一項“低投入高產出”的術前準備,能有效規(guī)避心臟方面問題,提高手術的安全性。汪金忠醫(yī)生在術后,每日與朱醫(yī)生一同查房,仔細檢查父親引流管的情況,觀察父親的身體恢復情況,及時給出外科方面的建議,以幫助ICU、心內科的醫(yī)生判斷下一步治療要抓的主要矛盾和優(yōu)先級。
趙斌江主任帶隊推送病人去干部ICU
術前高主任向我詳細說明了手術方案,因為父親患有罕見病重癥肌無力(遲發(fā)重癥型),術中打擊可能會加重此病,造成肌無力危象,從而危及生命。微創(chuàng)手術需要在全麻下進行,而重癥肌無力的麻醉用藥極其謹慎,全麻需上呼吸機,一旦不能下機,就會進入長時間的焦灼狀態(tài),對家屬和醫(yī)院都是不利的。高主任請來麻醉中心趙斌江主任,采用了半麻醉和傳統(tǒng)手術的方式。趙主任在術前查看了父親的身體情況,因父親長年直不起腰,所以腰椎狹窄,穿刺難度大幅增加。在趙主任精湛的麻醉技術的保駕護航下,高宏主任團隊以精準的外科技術成功完成手術。隨后,趙主任親自推床送父親到干部ICU監(jiān)護,從手術臺到監(jiān)護室,無縫銜接。
干部ICU醫(yī)護人員每日翻身護理病人
在干部ICU期間,賈凱英主任、張京慧主任、石志華醫(yī)生、孫達醫(yī)生、富晶醫(yī)生等,科學制定圍手術期的監(jiān)護和治療方案,讓父親術后的身體狀態(tài)逐漸恢復。李想護士長帶領的護士團隊,每兩小時為父親翻身,每天多次測量從脖頸植入的臨時起搏器的導線長度,使穿刺部位得到有效的保護。監(jiān)護室護工安師傅和張師傅,提供了極其專業(yè)的護理工作,幫父親清理排泄物等,非常感謝監(jiān)護室醫(yī)護工作者的付出,是你們讓父親度過了術后最危險的時期!
考慮到父親術后能夠盡快恢復,減少并發(fā)癥以及心理壓力,經過仔細斟酌后,結合心內科林濤主任的建議,決定為父親安裝Micra無導線起搏器,也有幸成為世紀壇醫(yī)院首例植入該起搏器的患者。
高主任帶隊來干部ICU查房
我相信父親在世紀壇醫(yī)院的這次治療,背后一定有無數(shù)我所不知道的醫(yī)護人員的付出與努力。雖然父親本次治療的目的是乙狀結腸癌的手術切除,以防止腸梗阻的發(fā)生,獲得更長久生存的可能。但人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體,牽一發(fā)而動全身,能夠有這么多學科參與本次治療,為父親開辟出一條生路,我非常感謝和敬佩世紀壇醫(yī)院的醫(yī)護工作者。這不僅僅是純粹的醫(yī)療科學,更是醫(yī)者仁心對每個患者生命的尊重。
出院后,我深知后續(xù)面對的將是漫長抗癌之路,病理顯示父親10%粘液細胞癌、60%印戒細胞癌、30%低分化腺癌,復發(fā)和轉移的可能性較其他病理類型更高。盡管如此,當我看到大病還未痊愈的父親,在病房里和病友談笑風生,與護士開玩笑,心理就會更堅定的為他尋求更多治療的可能。在疫情這段特殊的日子里,我一直陪在父親身邊,多年后這些珍貴的記憶,也會驅動我,在自己所處的領域,像你們醫(yī)護工作者一樣,為這個社會貢獻力量。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起都會變得更好!
此致
敬禮
高苗
結直腸腫瘤普外二病房
- 標簽:
- 麻醉中心
- 泌尿外科
- 消化內科
- 王滄海
- 麻醉科
- 李強
- 張京慧
- 趙斌江
- 高宏
- 賈凱英
- 高超
- 朱昱冰
- 汪金忠
- 安全
- 腫瘤
- 呼吸
- 重癥肌無力
- 2型糖尿病
- 高血壓
- 糖尿病
- 內科
- 結腸癌
- 消化
- 石志華
- 冠心病
- 房顫
- 腸癌
- 性病
- 腸梗阻
- 創(chuàng)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