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春節(jié)過后,剩飯剩菜該怎樣吃? ——避免污染,保證飲食安全
發(fā)表日期:2012-02-07
來源:臨床營養(yǎng)科 作者:劉曉倩 本頁責編:王占榮,原馳
剩飯剩菜的處理過程中,最重要的問題:避免污染,保證飲食安全。
剩飯剩菜本身富含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zhì)、脂肪、水份和無機鹽,是微生物的良好培養(yǎng)基。自然界中微生物無處不在,空氣、容器、手、刀具案板、筷子、唾液都可能帶有病原微生物,它們一旦污染食物,在適宜溫度(5℃-65℃)下,便會大量繁殖并產(chǎn)生毒素。 | ||||||||||
再次食用時,如果剩飯剩菜中的致病因素累積到一定程度,并且通過了人體免疫屏障,就可能導致食源性疾病。如何減少剩飯剩菜與污染源的接觸,保證剩飯剩菜儲藏和再加工過程中的食品安全?“杜絕浪費,使剩飯剩菜發(fā)揮營養(yǎng)價值”是其基本前提。 (其他作者:王彬彬) |
- 標簽:
- 安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