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蚊子、蜱蟲不再可怕 ——夏季謹防蚊蟲叮咬
防止蟲媒傳染病最有效的措施是“增強防范意識,遠離媒介生物的侵襲”。 那么,具體應該做些什么呢? 避免蚊子叮咬注意多 首先,了解一下蚊子的生活習性。蚊子每年4月開始出現(xiàn),最適宜繁殖的溫度是30℃左右,因此,8月中下旬是蚊子的活動高峰。秋天氣候變冷,溫度降到10℃以下時,蚊子就會停止繁殖,不食不動進入冬眠,直到第二年春天,激醒后再活。 因此,我們應該做到: 第一,減少居家積水,時常噴點殺蟲劑,不給蚊子生存空間。 第二,注意關(guān)好紗窗、紗門防蚊。 第三,不要把易拉罐、礦泉水瓶、雞蛋殼等容易積水的垃圾亂扔,垃圾桶最好用有蓋的那種。 第四,如果出差或長期不居住,把抽水馬桶的蓋子蓋上,把洗手池、水池里的水放干凈,以防蚊子產(chǎn)卵。 第五,運動后最好趕快洗個澡,汗水少了,蚊子就叮得少,洗澡時最好少用香皂。一般來說,蚊子喜食花蜜露,因此,使用香水、化妝品、面霜等帶花香味的物品后,被蚊子叮咬的概率會上升。不過,并非所有的香味都會招惹蚊子,如男士常用的古龍水,因其帶檀香味,反能起驅(qū)蚊的作用。 第六,要多吃蔬菜,蔬菜中含有一些蚊子不喜歡的氣味,如含胡蘿卜素的蔬菜、大蒜等有辛辣味的蔬菜,人吃下后,蚊子也會遠離你。 第七,穿淺色衣服,伊蚊(又叫花斑蚊),最喜歡停在黑色衣服上。盡量穿襪子,許多女孩子喜歡光腳穿鞋,殊不知穿襪子后,蚊子感覺人的皮膚濕度降低,皮表揮發(fā)物減少,會減少叮咬。 第八,被叮咬后盡量不抓。抓撓后,皮膚里的組織液、淋巴液等滲出,腫成一個皰,就會越抓越癢,而且還不易消退。如果堅持不抓,一般10至15分鐘后,癢感就能明顯消退。 第九,野外活動最好每天服用適量維生素B1,因為服用后,維生素B1經(jīng)人體新陳代謝,從汗液或尿液排出體外,會產(chǎn)生一些特殊的氣味,蚊蟲很討厭這種氣味,就不敢接近人體。 第十,嬰幼兒最好不用蚊香。蚊香的主要成分是殺蟲劑,通常是除蟲菊酯類,其毒性較小。但也有一些蚊香選用了有機氯農(nóng)藥、有機磷農(nóng)藥、氨基甲酸酯類農(nóng)藥等,這類蚊香雖然加大了驅(qū)蚊作用,但它的毒性相對就大得多。電蚊香毒性較小,但由于嬰幼兒的新陳代謝旺盛,皮膚的吸收能力也強,使用電蚊香對小兒身體健康有礙,最好也不要常用,如果一定要用,盡量放在通風好的地方,切忌長時間使用。 蜱蟲叮咬后的正確處理方法 野外活動最好穿長袖衣褲,領(lǐng)口、袖口扎緊,注意防止蜱、蠓類、螨等的媒介生物的叮咬。硬蜱多生活在森林、灌木叢、開闊的牧場、草原、山地的泥土中等,軟蜱多棲息于家畜的圈舍、野生動物的洞穴、鳥巢、房屋的縫隙中。 蜱在叮刺吸血時,常附著在人體的頭皮、腰部、腋窩、腹股溝及腳踝下方等部位,多無痛感,不宜被發(fā)覺。一旦發(fā)現(xiàn)被蜱叮咬,其口器早已鉆入皮膚,正確的處理方式只有一種: ◎ 用尖頭鑷子盡量靠近皮膚,然后緊緊夾住蜱頭部,緩慢用力,避免將蜱的口器拔斷,拔下后可 |
以觀察蜱是否完整。煙頭燒或消毒劑刺激在蜱身上,可刺激蜱的口器返吐,增加患病幾率。也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傷皮膚,或?qū)Ⅱ绲念^部留在皮膚內(nèi)。 ◎ 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處理,并隨時觀察身體狀況。如出現(xiàn)發(fā)熱、叮咬部位發(fā)炎、破潰、紅斑等癥狀,及時就診,診斷是否患上蜱傳疾病,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