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監(jiān)測血糖的誤區(qū)(一)
發(fā)表日期:2010-08-02
來源:中醫(yī)科 作者:馮興中 本頁責編:王占榮,原馳
閱讀:
|
糖尿病是終身性疾病,只能通過治療來控制病情,而不能治愈。糖尿病患者在漫長的治療過程中,需要定期檢查血糖,監(jiān)測血糖控制情況,以便判斷治療效果,及時調整用藥。但由于缺乏糖尿病知識,不少糖尿病患者走進了檢查血糖的誤區(qū),導致不能正確地復查、監(jiān)測血糖。常見的錯誤認識有以下幾方面:
以尿糖檢查代替血糖檢查
有的糖尿病患者認為:糖尿病只要驗尿中無糖(尿糖陰性),病情就得到控制了。其實,尿糖陰性不等于血糖正常。腎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值超過10mmol/L上下時,才會出現(xiàn)尿糖。正常人的基礎血糖值范圍在3.9-6.2mmol/L,即使在餐后的血糖值也不應超過7.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也 |
應該控制在這個范圍之內。如果血糖控制不好,血糖值高于良好的控制標準而又不超過10mmol/L者,患者并不表現(xiàn)出尿糖陽性而是尿糖陰性。并且,糖尿病患者尿糖的多少也與飲水量有密切關系。所以,尿糖檢查代替不了血糖檢查。
血糖值高于正常值就是控制不好
醫(yī)院化驗報告單中的血糖正常值是通過對健康人調查測得的正常人的血糖值范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控制在正常范圍當然是再好不過了,但是在漫長的治療過程中很難達到。糖尿病的基本特征是血糖增高,它的危害在于長期的高血糖引起的全身代謝紊亂,引發(fā)眼睛失明、尿毒癥、肢體壞疽及心腦血管病等并發(fā)癥。一般情況下,只要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控制在空腹不超過7.0mmol/L,餐后不超過8.0mmol/L,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出現(xiàn)的機會就很少了。
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高,對葡萄糖的耐受性也會減低,血糖值控制的范圍還可以放寬。糖尿病患者本來就對糖類耐受能力下降,如果只顧追求血糖值控制在正常范圍,那么,在進食不足或有腹瀉等情況下,就容易出現(xiàn)低血糖反應。有時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危害不亞于高血糖的危害。所以,只要將血糖值控制在適當?shù)姆秶畠?,就已?jīng)達到目的了。
只要監(jiān)測空腹血糖值就可以了
多數(shù)糖尿病患者和部分非糖尿病??漆t(yī)生都有這樣的觀點,這是不正確的。空腹血糖值只是反映糖尿病患者的基礎血糖水平,不能反映患者進食后的血糖情況,而影響患者血糖的主要因素就是日常生活的一日三餐進食。實際上,進食后的血糖控制不良危害更大。這是因為空腹血糖只是早晨不進食狀態(tài)下的血糖值,而人為了工作和生活必須一日三餐,依靠進食提供能量,三餐后的持續(xù)高血糖的不良影響遠遠超過早晨一時的高血糖。所以,復查空腹血糖的同時,還要檢查餐后的血糖值,臨床上一般要求檢查 |
餐后兩小時的血糖值,這時的血糖值能反映糖尿病患者進食后的最高血糖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檢查餐后兩小時血糖的時候,一定是在保持平常的飲食生活習慣,并且不得間斷服藥,這樣檢查的結果才能反映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狀態(tài)下,接受治療后的血糖實際水平,也就是平常控制的血糖水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