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療對造血系統(tǒng)的影響
發(fā)表日期:2009-09-30
來源:放射治療科 作者:于順江 本頁責編:原馳
閱讀:
|
|
造血細胞對放射線敏感,放療中部分病人可出現(xiàn)外周血象下降,包括: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由于白細胞和血小板的壽命短,故外周血計數很快下降,而貧血則出現(xiàn)較晚。因此,放療期間應每周檢查血象一次,如白細胞低于3×109/L,應暫停放療。單純放療一般不易引起明顯的血象下降,血象影響的多少與照射野大小、照射部位以及是否應用過或同步應用化療藥物等因素有關。
放療中應加強飲食營養(yǎng),促進造血功能。白細胞和血小板下降,可予補血食物,如:豬肝、豬蹄,服升血藥物。對下降明顯者,應選用升血象藥物,如:鯊肝醇、利血生等。重度白細胞下降者,可應用粒細胞集落因子,可使白細胞數量迅速回升,也可成分輸血或輸新鮮全血。白細胞下降明顯者,其抵抗力明顯下降,易合并感染。有血小板減少者,應注意有無出血向,防止各種損傷,預防出血的發(fā)生。發(fā)生出血時,應積極采用止血藥物。對于血象下降嚴重者,應停止放療并預防感染。
白細胞和血小板降至什么程度應停止放療?患者接受放療時,尤其當照射較大范圍的扁骨、骨髓、以及大面積放療,如:全肺放療、全骨盆放療、全腹放療或全身放療時,造血系統(tǒng)受影響會導致全血細胞下降。白細胞和血小板下降到一定程度,患者就會自覺全身乏力,易導致嚴重感染,甚至敗血癥,有出血傾向,甚至導致內臟、顱內出血死亡。所以,當白細胞小于3×109/L,血小板小于80×109/L時,應暫停放療,予升血對癥治療,血象恢復后,再開始放療。如果放療時呈逐漸下降趨勢,則應停止放療,給予升血治療。
(本頁責編:王占榮,MMS)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