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源性胸痛
發(fā)表日期:2008-10-06
來源:干部綜合科 作者:齊 穎 本頁責編:原馳
閱讀:
|
|
|
|
提起胸痛,人們大都會想到心臟病或肺部疾病,其實還有一大類胸痛原因往往被忽視,那就是食管源性胸痛。非心源性胸痛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表明,大約50%來自食管因素。由于食管源性胸痛易與心源性胸痛相混淆,因此已越來越受到臨床醫(yī)生的關注。
食管源性胸痛是指由食管疾病或食管功能障礙引起的胸痛,常見的引起食管源性胸痛的疾病有: 1.胃食管反流(GER)和反流食管炎(RE),是食管源性胸痛的最常見的病因。 2.食管動力障礙:包括食管體部高幅蠕動性收縮、“胡桃夾”食管、彌漫性食管痙攣、賁門失弛緩、高壓型食管下括約肌以及一些非特異性食管運動異常等。
食管源性胸痛有哪些常見表現(xiàn)?
1.胸痛:食管源性胸痛的特點與“心絞痛”疼痛極為相似。表現(xiàn)為胸骨后或劍突下擠壓性絞痛,如源于反流性食管炎者可呈燒灼樣疼痛,也可為鈍痛,多在飯后30~60分鐘發(fā)生。刺激性食物、運動、情緒緊張均可誘發(fā),亦可自發(fā)性發(fā)作。 疼痛可向下頜、頸部、上肢或背部放射,部分病人疼痛發(fā)作與進食、體力活動和體位(如臥位和彎腰)有關。部分患者口服抗酸劑和硝酸甘油疼痛可緩解。食管源性胸痛患者胸痛發(fā)作可自發(fā)性,如彌漫性食管痙攣。反流性食管炎病人多有夜間反流發(fā)生,因此胸痛發(fā)作常在夜間,應注意與“變異型心絞痛”鑒別。
2.食管癥候群:包括燒心、反酸、上腹部灼燒感、吞咽困難或吞咽痛等。其癥狀的輕重與原發(fā)病有關,例如彌漫性食管痙攣,患者多有進食疼痛、哽噎感,進食刺激性食物可誘發(fā)。
3.食管外癥候群:繼發(fā)于胃食管反流的食管源性胸痛,當夜間反流嚴重時,吸入導致慢性肺支氣管病變,患者主訴有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難或哮喘。食管裂孔疝患者,胸痛是典型和經(jīng)常性的,當嵌頓時發(fā)生嘔吐、腹痛。自發(fā)性食管破裂者,胸痛呈窒息樣、瀕死樣,并可伴有呼吸、脈搏加快和休克。這些食管外和全身的癥狀和體征,不僅提供了食管源性因素的線索,同時也是與心源性胸痛重要的鑒別要點。
食管病變?yōu)楹螘鹦赝窗Y狀?
1.酸反流引起胸痛的機制 ?。?)胃內(nèi)酸性內(nèi)容物反流至食管,對食管黏膜、神經(jīng)、肌肉的損害,并繼發(fā)食管運動異常,導致胸痛。 (2)超敏感性食管(super sensitive esophagus,SSE),主要表現(xiàn)在食管對機械性擴張的超敏感性、對酸敏感性以及對疼痛的敏感性增加。
2.食管痙攣時可產(chǎn)生擠壓性心絞痛樣胸痛,可同時伴有吞咽困難,多在進食或進食后發(fā)生,也可以在運動或情緒緊張時發(fā)生,疼痛位于胸骨后或胸骨下,向肩、背部放射。
如何診斷食管源性胸痛?
1.食管源性胸痛有以下臨床特點 ?。?)與性別、年齡相關,男性高于女性,男∶女為2∶1,發(fā)病高峰年齡在50歲后; ?。?)疼痛多在吞咽時發(fā)作或加劇,常發(fā)生于餐后1小時,持續(xù)4~5分鐘 放射至肩部; ?。?)疼痛常位于胸骨后,有研究證明當食管發(fā)生痙攣或胃食管大部分患者伴有胸痛,39%在胸骨后,35%在劍突下,1/3 的患者向后背放射,后者可能是與心絞痛鑒別的重要線索; (4)常伴有食管疾病的其他癥狀如非進行性吞咽困難、燒心、反酸和夜間反流等; (5)胸痛伴有食管形態(tài)學病變者,除胸痛外,有較明顯的消化系統(tǒng)癥狀;胸痛伴有食管運動障礙者,除胸痛外,部分患者缺乏明顯的消化系統(tǒng)癥狀。
2.診斷程序 反復發(fā)作性胸骨后或胸骨下疼痛的患者,首先應進行心臟方面的檢查,常規(guī)心電圖、運動實驗等檢查是不夠的,必須進行冠脈造影。如無陽性發(fā)現(xiàn),應考慮是否有食管因素存在。食管鋇劑造影亦是常規(guī)的初篩檢查,可疑者可行內(nèi)鏡檢查以確定食管有否食管炎、腫瘤以及裂孔疝等。食管動力檢查在分析胸痛原因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24小時食管pH 監(jiān)測:應用便攜式24小時食管pH 連續(xù)監(jiān)測法,可連續(xù)監(jiān)測食管pH 變化,并可結合胸痛發(fā)作情況進行分析,判斷胸痛發(fā)作是否與食管酸反流有關; ?。?)食管測壓:食管測壓是診斷食管動力異常的重要手段,不論是應用灌注式抑或是氣囊測壓法,均可對食管運動異常進行診斷,特別是與食管pH 監(jiān)測同步記錄儀,更廣泛應用于食管源性胸痛的診斷。特別對彌漫性食管痙攣、賁門失弛緩癥以及食管蠕動異常等食管運動障礙,食管測壓是一項重要的檢測手段,也可對胸痛發(fā)作與食管蠕動異常的關系進行全面評估與分析。 并非每個疑為食管源性胸痛患者都需作上述各項檢查,應根據(jù)臨床特點,選擇必要的檢查方法以確定胸痛的食管方面病因?qū)W。
食管源性胸痛如何治療?
食管源性胸痛的治療首先應緩解癥狀,消除患者對“心臟病”的恐懼心理,同時積極地針對不同的食管疾病進行病因?qū)W治療。
1.胃食管反流的治療:以預防反流、減少胃酸分泌和促進胃酸清除為原則。藥物治療包括: (1)抑制胃酸分泌:H2 受體阻滯藥(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及法莫替丁等),質(zhì)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雷貝拉唑、埃索美拉唑等),均能減少胃酸分泌,從而減少酸性胃內(nèi)容物對食管黏膜、肌肉及神經(jīng)的刺激和損害,以緩解疼痛; (2)促動力藥物:甲氧氯普胺(胃復安)為多巴胺受體(中樞及外周)阻斷劑,多潘立酮為多巴胺外周阻滯藥,均能提高LES 壓力,而對食管運動無大的影響,可減少酸性胃內(nèi)容物的反流及減少對食管的刺激。莫沙比利為非抗多巴胺受體的藥物,作用廣泛,有促進全消化道運動作用,可增加LES 壓力和食管下端的蠕動,促進食管對酸性胃內(nèi)容物的清除,縮短食管與酸性反流物的接觸時間,從而減少食管的損害,以緩解疼痛; (3)對反流較嚴重者可行外科手術治療,如胃底折疊術等。
2.食管運動障礙性胸痛的治療:以減少異常蠕動的發(fā)生,緩解痙攣為原則。 ?。?)賁門失弛緩癥的治療:旨在降低LES 壓力,并使之吞咽后松弛和恢復食管正常蠕動,緩解疼痛。鈣離子拮抗藥(硝苯地平和硫氮酮)、平滑肌松弛劑(肼屈嗪等),均可緩解癥狀。嚴重吞咽困難伴胸痛者可用氣囊或金屬及塑料擴張器行擴張治療,無效者可行食管括約肌切開術; ?。?)食管蠕動失調(diào)和高張性食管性胸痛的治療:藥物治療可明顯改善彌漫性食管痙攣、胡桃夾食管、高壓性LES 和非特異性食管運動障礙等的癥狀,常用藥物有硝酸甘油類(硝酸甘油和硝酸異山梨酯)、抗膽堿能藥(鹽酸雙環(huán)維林等)、鈣離子拮抗藥(硝苯地平、硫氮酮等)、平滑肌松弛劑(肼屈嗪等)。此類患者一般不用器械擴張或行手術治療; ?。?)易激食管性胸痛的治療:可進行心理暗示治療消除患者的精神緊張,同時,可給予鎮(zhèn)靜或安眠類藥物如地西泮(安定)、曲唑酮(氯哌三唑酮)和多塞平(多慮平)等治療; 食管源性胸痛患者,經(jīng)緩解癥狀和病因?qū)W治療后,大多數(shù)預后良好。但個別由嚴重原發(fā)病引起胸痛的患者預后較差。 | |
|